
发布日期:2025-03-30 21:38 点击次数:189
最近食品行业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零添加”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也意味着“零添加”这一百试百灵的营销热词将正式退场。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配料表干净、食品健康、安全品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零添加”概念也应运而生。这一概念诞生后,最初标榜的是成分简单、更接近于天然,但很快就引发了一轮营销热潮,食品、饮料、乳业等行业中,各种主打“无添加”“0糖”“零添加”的产品不断涌现。
而“零添加”概念也很快变成了噱头和文字游戏,甚至被滥用。在电商、超市里,消费者可以看到,一些食品饮料产品虽然标榜“零添加”,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添加,而是给“零添加”增加了特殊的定义。比如某款番茄酱产品声称“零添加 ”,但却是指生产过程中未添加色素等成分,在配料表中,明确标注了使用了食用香精。
部分食品、饮品标注了零蔗糖,但却添加了食用葡萄糖等成分,专家也曾多次提醒,零蔗糖不代表产品中不含有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都属于单糖,反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样标注很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
笔者看来,中国消费者对"零添加"的执着,除了是对健康的需求,和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套路外,也是一种对食品安全的消费焦虑,出于对违法添加的担忧。
近年来,违法添加事件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苏丹红鸭蛋、增香大米到今年315晚会曝光的保水虾仁等,历次食品安全事件形成的集体记忆,使"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等词汇在公众认知中异化为危险符号,催生出一种矫枉过正的防御性消费心理,部分商家借机以 “天然=安全”为噱头,最终企业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振,给了其收割市场的机会。
而这种防御性消费心理,也引发了公众对合法食品添加剂和合法添加的误读,不少消费者养成了购物先看食品配料表的习惯,但却对配料表上的食品添加剂等知之甚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作为我国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曾多次公开呼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食品质量是有利的。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23类2000多个品种,均经过严格风险评估。但社会上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误解和谣传,导致部分消费者盲目排斥食品添加剂,影响了消费者的合理选择。
笔者认为,对于“零添加”概念说不,可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合规的食品饮料企业利益。但与此同时,对于“无添加 ”“零添加”等营销话术不能简单一禁了之,而应该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成分等添加物的科普和解释,让公众理性看待现代食品工业技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自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需求就有供给,未来市场上还可能会有更多没有被禁止的新营销噱头出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栾立
相关阅读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是否真正适合于消费者的产品推销,甚至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兜售高风险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
258 03-28 19:55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101 03-27 09:10千禾味业表示,“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公司零添加产品和非零添加产品。凡是使用“千禾0”商标的产品都是零添加产品。“千禾0”系列产品仅使用食品原料,绝不添加食品添加剂。
365 03-24 14:12千禾味业股价连续5日下跌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累计跌幅达8.99%。
1369 03-22 19:1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Powered by 股市配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平台申请_在线股票杠杆操盘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