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21 22:06 点击次数:165
文|加易
近来,《红楼梦》翻拍热潮不息,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以来,争议不断。此时此刻,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又一次被人们提起。似乎每有新版影视作品续“梦”,人们就会开始不自觉地怀念老版。87版《红楼梦》并非完美无瑕,何以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回忆杀”呢?
毫无疑问,原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本身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华美,不愧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原著内容被学界认为“红楼一世界,世界一楼梦”,红学泰斗周汝昌称《红楼梦》是中国的“文化小说”,它犹如一面镜子,写尽了人间悲欢,道尽了离合悱恻,隐喻各色世故人情、万千典故,因而备受世世代代的读者所推崇。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资料图片
如果说,原著《红楼梦》展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纸上世界,那么,搬到荧幕上的《红楼梦》,就应是同样出色的视觉世界。无疑,87版《红楼梦》相当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预期。以影视还原《红楼梦》,要素非常多,但核心只有一个——匠心。尽管87版《红楼梦》对原著也有改动和删减,播出之际也伴随着一些不同声音,但它依然尽最大可能,做到了令人流连忘返。
“匠心”是成就87版《红楼梦》的终极内核。“匠心”,首先是对原著的敬意。包括改编者、导演、顾问团在内的87版《红楼梦》所有演职人员,对原著人物的理解,对场景局面的精雕细琢,对事件内涵的参悟,无不可圈可点。以选角为例,陈晓旭等一众主演,在拍摄之前接受了专门的集中训练,她所饰林黛玉,被公认为是“书中走出来的样子”。导演王扶林在选演员时坚持了一项原则——气质、神韵兼具。想必,王导谙熟“美人在骨不在皮”之审美,仅凭皮相之设,并不足以诠释人物的灵魂。于是,就有了一众韵味独特、个性迥异的红楼儿女。原著中的王熙凤是最难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集美、泼、辣、狠、善、悲等复杂命运特性集于一身,却依然被邓婕塑造得惟妙惟肖,入目入心。不仅如此,该版的贾母、刘姥姥、甚至贾雨村等,都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角色标本。
87版《红楼梦》中关涉的人物事件众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名场面”也特别多。例如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计”这场戏,不仅要求演员的言语、神情、形态到位,且每一帧画面都需构图陈设、特写镜头、配音成效、画外空间、主镜焦点等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非常考验台前幕后的调度、协调、配合能力。少了任何一环,哪怕一个微小步骤,都可能让整个剧情失了色。正是制作者们对上述因素的极致追求,才成功打造出王熙凤的心机、贾瑞的欲念等栩栩如生的形象,让整场戏份发展紧凑、情节起伏。
除了表演呈现,87版《红楼梦》在配乐方面,堪称是教科书级范本,无论主题曲、插曲,还是背景音,都成功俘获了观众的心。这些音乐为解读剧中人物、诠释故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情感代入支撑。犹记得,每每电视中飘出悠长的插曲《葬花吟》时,“黛玉葬花”的戏份就情不自禁浮现眼前。哀婉凄伤的曲调,伴着黛玉荷锄、花飞满天的画面,烘托出画面背后的世情悲欢,让人不自觉地为之揪心。这一版《红楼梦》的音乐干净、通透,自带感情,表现男女之情,却无丝毫风尘之气。曲调高度契合人物关系、画面转场,其内在张力十足。可见,曲作者、演唱者功力之深。
翻拍《红楼梦》并不容易,甚至吃力不讨好。它需要精深的文学功底、独具魅力的匠心,以及回归艺术的本质,故这是一种合力。改编者应深刻领悟《红楼梦》的精神内涵,这非常重要。以选角为例,87版《红楼梦》的成功,与其说是得益于扮演者的先天条件,不如说,制作者是吃透了原著中的人物特征、性格内涵。尤其在改编古典名著时,“大眼睛、锥子脸、好身材、娇滴滴”并非选角的标配,深谙古典美学,方是将原作搬上荧幕前的基础功课。此外,精美绝伦的大制作也并非成功的保证书,各个环节的极致追求和密切合作,才是不二法门。正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谈电影制作时说的那样:“只有相互补充、配合得到,才会产生最完美的和谐。”就这个意义而论,作品改编需要制作者驾驭艺术的格局,让不同艺术门类彼此流动起来,各美其美,又能相互辉映,这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本质原因所在。
(作者系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如何炒股用杠杆
Powered by 股市配资炒股平台_炒股配资平台申请_在线股票杠杆操盘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